🎉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田野调查:至暗时刻还没来 但 NFT 不会死
作者:Sleepy.mid;来源:作者推特@sleepy0x13
在最开始先向大家征集一波推特的替代品,感觉老马限流的昏招会让我们这些每天泡在推特里的 Web3er 很难受,如果大家有使用体验更好的平台可以一起大迁徙!
说回正题。
最近的事件我想不需要再进行复盘了,对于某团队的观点也在私下和很多朋友交流过就不在这里「落井下石」了,市场行情也不需要我来为各位总结。写这个文章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从一个普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谈一谈我对 NFT 的期望与理解,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希望各位不要对行业失去希望。
如何给 NFT 分类?
首先来聊聊这个我一直想吐槽的点。
网络上大家普遍把 PFP 和权益类 NFT 分为了两个类别,但是作为从业者,我想请大家用自己的头脑好好思考应不应该这么分,就因为这个言论我曾经有段时间不想把小幽灵称作是 PFP NFT。
分类的大前提是同一层级,就像你不能把音乐类别分为黑人音乐和说唱乐一样,你也不能把 NFT 分为PFP和权益类。
图片说到底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并不代表着它是头像就只能是空气币,也不代表着它想有赋能就只能做成无聊且统一的卡片。
赋能的依据是「持有 NFT 」的这个行为,而是否赋能、赋什么能则完全取决于背后的团队,小幽灵是一个头像却也能为持有人带来白名单、 Alpha 信息、音乐节门票、实体商品折扣等权益,我也见过很多打着「权益 NFT 」旗号的非头像项目为持有者带来的只是一些项目的白名单而已。(P.S. 我是永远都会吹小幽灵的,毕竟是创始人哈哈哈,但我尽量不踩其他人。)
PFP 到底是个啥?
最近很多人说「 PFP 的叙事到头了。」,那 PFP 到底是个啥?
首先给出我的观点:**PFP 是能凝聚文化共识的金融产品。**未来也许会变成消费品,但在目前的 Web3 环境中还不能按照消费品的逻辑对待 PFP 。
曾经我也很避讳谈及 NFT 的金融属性,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利用得当的话金融属性也不见得是坏事。无聊猿靠着一波拉盘让大家对其的看法从「会被 Meebits 杀死」变成了「 Web3 第一大 IP」,Azuki 也靠着价格的飞涨从第一次危机中存活下来。再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小幽灵在地板价 0.1 +的时候很难聊品牌联名,但涨到 0.3~0.5 左右的时候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很多。
基于金融(地板价)的共识是很容易形成的,但是基于文化的共识往往容易令人混淆,因为文化讲究根基,人们常常会把基于金融(地板价)产生的文化共识与有根的文化共识划上等号。在我个人看来,基于金融(地板价)产生的文化共识总归是缺少一些生命力,就像现在大把被生活困住的年轻人一边管马云叫「爸爸」,一边「享受着 996 的福报」。
**既然 PFP 是能凝聚文化共识的金融产品,那么在项目发售前的「攒局」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说实话,小幽灵在发售时就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提前找一批巨鲸也没有找做市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售之后的价格没有像同期其他项目那样一飞冲天。不过我们也把这视为一件好事,在根基不稳的时候没有上金融杠杆反倒成为了在熊市保护我们的关键。
可以再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Az 项目如果后面再一波拉飞,你还会被它「涨服」吗,还会不会投入很大的心血去「建设社区」?
做 IP 怎么就成了 NFT 的原罪了?
另外一个最近常常看到的观点是,NFT 就不应该向 IP 的方向去发展,NFT 要有新的「叙事」。
的确,IP 路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做 IP 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沉淀的事情,而这对于 Crypto 圈子来说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但相比于诸多未经验证、很快被证伪的「叙事」而言,IP 路线是一条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通路,而且这个世界永远需要新的 IP 。
但是,Web3 IP 和传统的 Web2 IP 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 Web2 IP 是先通过内容输出捕获到大批的粉丝,再通过衍生品变现,但 **Web3 IP 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是缺失内容输出能力的。**那如果你说「但是孩之宝不也是先卖的变形金刚玩具再做的变形金刚动画吗?」好吧,孩之宝至少有能力做玩具。不过这也不能证明是赛道有问题,只能证明是团队能力不行。
我很理解他们对于 NFT IP 化发展路径不看好的原因,我们也自己跑过完整的产品设计、生产、物流的流程,是很心累的事情。但我们也没必要对整个赛道全盘否定,毕竟 Pudgy Penguins 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除了胖企鹅,最近我和 Karafuru 团队有过一些交流,他们在东南亚的 Web2 也有着还不错的收入,足以 cover 团队的运营成本。
似乎 NFT IP 化并没有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困难,只不过过程看起来并不像很多 Crypto 项目那样「轰轰烈烈」罢了。
不过另一个难题在于在 Web2 赚到钱之后如何反哺给这些 OG NFT Holder,由于涉及到 Web2 的业务,一定需要接受法律监管,而在法律监管下如何「分润」(或者叫回馈)本身也是道难题。
而除了商业闭环之外,IP 发展就意味着一定要让更多人加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极大程度地稀释 OG Holder 的价值,这也是此次事件的一大原因。但是目前 Web3 圈子一共就这么点人,如果扩大受众群体还依靠着圈子内部的用户的话是不太现实的,而上文也讲到,项目方普遍缺乏内容创作能力和渠道拓展能力,没有内容创作和渠道拓展就出不了圈,那么如果要扩大受众群体就只能增发 NFT,但现在也没有人把 NFT 视作消费品,如果不停发债势必会造成泡沫破裂。
我们 Web3 人是不是太看得起 Web3 了?
我承认这个小标题有点过于标题党哈哈哈,不过这是我一直想和大家探讨的事情。
我个人信仰 Web3 到底信仰的是什么?我想一定不是技术方面的东西,我不懂代码和编程,但是从直观感受来看 AI 带给我的震撼是更强烈的。**我认为 Web3 最能改变世界的是它带给世界的思维方式 。**生产力的迭代每个人都摸得到,震撼是正常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你不参与进来,是很难有切身的感受的。
泡泡玛特2022年营收46.2亿,净利润5.7亿,Web3 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发行 Molly NFT 赚钱吗,没必要,Web3 圈子才几个人。**从生产力角度上看,Web3 很难再给他们带来大幅增长。**那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呢。泡泡玛特目前自有 IP 主要是靠收购,这往往意味着较大的前期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赌它未来能不能火,而 **Web3 则可以帮助泡泡玛特从 0 开始快速构建起一个自有的新 IP,并能快速捕获到前期的种子用户。**至于泡泡玛特为啥现在还没做,我猜可能是担心不好平衡金融属性在其中的占比,担心风险大过收益。
前段时间和一位做服装行业的朋友聊天,他很想帮助 Web3 IP 做「赋能」,帮助这些 Web3 团队打造他们并不会做的实体商品,但他和投资人讨论下来觉得不太可行,因为 Web3 IP 大部分的生命周期过于短暂,但实体商品的设计和生产需要时间。
其实在 Web3 圈子里闷头待久了需要抬起头看看世界,有一阵子我会指着蒙德里安的几何画说「和 Art Blocks 上面的艺术品很像」,我会指着凯斯·哈林的画说「和那个傻子 NFT 很像」。 Web3 是一个综合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更广阔的世界中汲取养分、增长见识,说到底 Web3 还是个很小的圈子,但每个正直的从业者又都有改变世界的愿景,世界可不是低着头改变的。
至暗时刻还没来,但 NFT 不会死
有人说「我们这个圈子,从出生开始就流着庞氏的血。」
庞氏意味着危险与机遇,而且说白了,破了的泡沫叫做庞氏,没破的泡沫叫做金融。我们做 Web3 IP 的本身就需要在文化和金融之间周旋,寻找二者的平衡点。
说句实话,**在我看来 NFT 的至暗时刻还远没有到来。**除了被抽走的 20k ETH 的流动性,Blur 的刷分挖矿越来越恶性,欠妥的机制在给整个生态造成负面影响,NFT 可能还会持续下跌一段时间。
除了价格方面,我看到了大量 NFT 玩家被伤害,他们可能很多人再也不会那么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可能很多人未来只会参与交易,这种生命力的流失在我看来是更可怕的事情。
但作为从业者,我不会因为一个项目的作为就是整个行业宣判死刑,因为我看到了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看到了小幽灵这个 IP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凝聚起的势能甚至强过在 Web2 运营数年的 IP,看到了小幽灵的势能还在越来越强,我会永远 Bullish 。
我不认为在未来 Web3 和 Web2 之间会存在一条鸿沟,也不认为 NFT 永远是无休止的庞氏泡沫。就算身边全是「流着庞氏的血」的赌徒,我也同样在期待着更多的马丁·路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