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币圈人的心头好 RWA资产上链是梦想还是幻想?
0****1 币圈信仰要充值
币圈需要信仰,信仰需要充值。
传统项目搞钱越来越难了,靠什么来售卖梦想?
韭菜油水越来越少,如何把机构老镰刀忽悠下场?
传统资金想出海,如何找个性感的合法好理由?
这三个赤裸裸直击人心的问题,不断考验着各个项目方和币圈服务商,让他们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怎么办?翻翻历史文献找资料。找找看有没有什么能够像DAO组织一样,听起来叙事很宏大关乎人类命运但具体又讲不清楚,每人都能上手做但每人做的好像都不是一件事的大规模社会性实验。
这就是社会科学的好,只能证实不能证伪。你可以说我做的不行,但不能说我做的不对,牢牢地把握住了行业道德制高点。
人类历史不擅长重复,但擅长重演。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故纸堆里,大家找到的一个新的叙事逻辑:RWA(Real World Asset)。
我也曾试图认真去学RWA。
但有圈内的朋友跟我说,你别瞎费功夫,你们律师根本不懂什么叫Web3.0,什么叫RWA。
我说,朋友我们无仇无怨,你何出此言?
他说,币圈人理想中的RWA,是自己拿手指着一套卖不出的不动产或者手里面的一个烂账,说:要上链。
于是,资产就上到了区块链,形成了不可篡改的Token。
于是,散布在全球各地的网友,在去中心化理念之下基于对于项目方在做事的高度认可,拦都拦不住的要将自己手里面的USDT或者BTC给到了你。
你拿着募资而来的虚拟货币开始惆怅,想着自己是去新加坡开趴体还是去巴厘岛当数字游民。
如果项目赚钱了,你说跟着哥有肉吃下一把我们再玩个大的;如果项目亏钱了,你说大家都是成年人这事它不受法律保护盈亏得自负。
我说:你说的是不是 RWA我不太确定,但听起来应该是非法集资。
他说:我就说你们律师不懂RWA,这叫共识。
不懂币圈共识,但不妨碍咱们学习常识。关于RWA相关的常识,我们一块来聊这三点:
第一点:RWA是什么?
第二点:RWA的成功案例怎么做?
第三点:在中国搞RWA,靠谱吗?
再次声明,这篇文章出自一个非常不专业的Web3.0律师,仅代表红林律师的个人观点,不构成对特定事项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本文的部分表述和内容可能会让原生Web3.0的大佬们看了心里难受。
0****2 RWA是什么?
RWA(Real World Asset),即真实世界资产。是指将存在于真实世界中,而非区块链网络上的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债券、艺术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映射到区块链网络上,从而实现与DeFi协议的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产选择和收益来源。
比如,USDT就是最早期的RWA,现实中的美元被Token化,在区块链中出现了美元代币USDT。
比如,用户可以将自己拥有的房地产作为抵押物,通过某个DeFi平台借出稳定币,或者将自己持有的股票代币化,通过某个DeFi平台进行交易和投资。
好好的现实资产,为什么要RWA上到链上呢?
因为它好。代币化可以为现实资产提供更高的流动性、透明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区块链生态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多样性。比如:
在追求RWA这件事情上,人类始终是锲而不舍。2017年1月,基于以太坊的平台的RealT成立,允许用户购买美国房地产的部分所有权和标记化资产所有权。2017年6月,基于以太坊的Centrifuge成立,让企业可以将其商业发票、应收账款等资产标记化,并通过DeFi平台融资。2017年10月,基于以太坊的MakerDAO推出DAI稳定币,允许用户通过抵押不同类型的资产生成DAI。
下面我们以MakerDAO为例,来看下一个他的叙事故事。
0****3 Maker DAO怎么搞?
Maker DAO 项目成立于2014年,是以太坊上最早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之一。Maker DAO 可以理解为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统,它提供了一种稳定币 Dai(锚定美元的加密货币),一种治理代币 MKR,以及一种抵押贷款平台 Maker Vault。
Maker DAO 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不受中心化权力机构或管理者影响的公共基础设施,为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个体提供经济自由和机会。Maker DAO 的资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Maker DAO 的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事件有如下,和RWA相关的部分我们进行了加粗:
根据makerburn.com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29日,Maker每年产生的利润预计为7367万美元,除了稳定币和交易所外,几乎没有比Maker DAO更具盈利能力的去中心化应用了。目前,MKR 的市值约为 8.2 亿美元。
人红是非多,在Maker DAO 的发展过程中,对它的质疑自然也不断,质疑主要在如下三方面:
比如,Maker DAO 的治理是否真正去中心化?有人质疑 Maker DAO 的治理过程是否受到了少数大户或者核心团队的操控,是否能够充分反映社区成员的意愿和利益。
比如,Maker DAO 的稳定机制是否可靠?有人指出 Maker DAO 的稳定机制过于依赖市场机制和清算惩罚,一旦发生极端情况,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或者代币贬值。
比如,Maker DAO 的担保物选择是否合理?有人认为 Maker DAO 的担保物选择过于保守或者过于激进,没有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没有有效控制风险敞口和杠杆率。
0****4 RWA在中国可行吗?
根据BCG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RWA赛道可能会达到16万亿美元的整体规模。
未来看上去很美好,但我时常看到中国某些区块链从业者的脸上有一种痛苦的神情,仿佛是觉得自己所在的国土配不上自己想改变世界而暴富的野心。
所以他们常常在不同的国家游荡,拿着中国的护照,要做世界的游民。他们的朋友圈关注的是全球市场,讨论的是美联储降息、迪拜某部长的最新演讲,但就是不考虑一个问题:Web3.0也好,区块链也好,最大的市场红利和机会,在哪里?该怎么正经落地?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能还得岔开个话题,来讲个基础的法律逻辑。
人是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要对这社会关系进行大致的分类,从法律上来说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物权,一种是债权。
物权可以理解为你手里面拿的手机或者你此时盯着看的显示器,如果它能移动,就叫动产(比如手机、汽车);如果它不能动,就叫不动产(比如房子)。
债权可以理解为你能向别人要东西的权利,无论是因为别人借了你钱,还是别人看你不顺眼揍了你一顿要赔偿的医疗费。前者因为借贷关系而产生,所以叫合同之债;后者因为对方人身侵害而产生,所以叫侵权之债。
世间万事万物,化繁为简,大致的社会关系,也就如此。用思维导图表述为:
而物权和债权最大的区别在于:物权是由你说了算的,债权是你算了不算。
比如这篇文章你实在看不下去,你可以把你的手机往地上一摔,别人想拦都拦不住,因为这手机是你的,你是物的所有人,你有这个权利。
而债权就不一样的,别人欠你钱,对方死活不还,任凭你在用意念让他换,画个圈圈来诅咒他,但归根到底还是得靠他来还。
那么问题来了,RWA****到底是物权还是债权?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看下RWA代币化是如何来进行的。通常而言,我们看到的RWA主要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一种是通过信托或法律合同将实体资产的所有权或收益权转移给一个特定的区块链地址,然后发行对应的代币,这种方式称为链下锚定(Off-chain Anchoring)。
另一种是通过智能合约将实体资产的属性或状态映射到区块链上,然后发行对应的代币,这种方式称为链上映射(On-chain Mapping)。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有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来验证和监督实体资产和代币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代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但真心热爱区块链且极度不热爱人类的朋友都明白:一旦有人的介入,这事就有点不靠谱了。
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加密资产,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在不依赖任何第三方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掌握、支配自己的数字资产。然而按照RWA的叙事逻辑,将传统的资产,可能是房子等烂尾楼资产的不动产,或者某公司对其他人所享有的黄了好几年的债权,通过RWA区块链打包上链的方式,实质是将物权/债权统一再变成分割的债权。
**而对债权的行使又需要第三方的可信与执行,**作为RWA的消费用户、持有玩家,当你买入RWA资产,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你并不能直接行使你的权利,而是需要靠线下的中心化机构。
毕竟在现实资产上链的这个过程中,无论多么的合规,也无非是在资产尽调环节让律师多加了几天班搭了各种法律架构,在法律上让项目方多签了几份质押或者担保的协议而已,有合规工作量的证明和进步,但事情不会有质的不同。
除了一开始的背离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脱离免信任的机制初心外,RWA还面临一些法律上的困难和障碍。按照我不专业的肤浅理解,可能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圈内的能人异士来想办法解决。
RWA是真实世界中的资产,它们通常需要在相关的权属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备案,以证明其所有权和价值。比如你在中国买房子,都是要到不动产中心登记后领个小本本,才能证明这套房子它属于你;如果你要把房子卖给其他人,双方还需要再次去登记。这个从法律上来讲,叫物权登记主义。一切口头的都没用,只看房管局登记的是谁。
如果卖房的销售跟你讲,你跟我达成一个共识,你打钱我口头承诺把房子给到你。我估计你全家都不会答应。
在区块链网络上,RWA是以数字化或代币化的形式存在的,且交易流动很是容易。如果RWA在区块链网络上发生了转移或变更,是否会影响其在真实世界中的权属和价值?例如,如果用户将自己拥有的房地产代币化,并在区块链网络上出售给他人,那么他是否还拥有该房地产在真实世界中的所有权?如果发生了纠纷或争议,应该按照哪个法律体系来解决?
真实世界中的资产经过专业的评估机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确定其真实性和价值后上到了区块链上,并以代币化的形式存在,这个时候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来了,如何保证RWA在区块链网络上的价值与真实世界中的价值相一致或相近?如何防止RWA在区块链网络上发生过度波动或操纵?如何保证RWA在区块链网络上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RWA是真实世界中的资产,它们通常受到相关的监管机构或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以保障其合法性和安全性。如果以代币化的形式存在,它们往往超越了现有的监管边界和范畴,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何在保持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同时,遵守相关的监管要求和合规标准?如何在不损害用户利益和隐私权的情况下,实现对RWA在区块链网络上的有效监管和管理?如何在发生风险或危机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置?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RWA与DeFi结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也关系到区块链技术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包括监管机构、法律专家、评估机构、区块链企业、DeFi平台、用户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法律合规体系,才能让RWA与DeFi结合起来,为中国金融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0****5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