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大模型竟塞进自动驾驶,AI 会解说自己怎么开车了!
来源:新智元
自发明以来,自动驾驶最让人担心之处,莫过于人类无法知道它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今天开始,它居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了?
最近,Wayve推出了基于视觉语言行动的大模型(VLAMs)的自动驾驶交互大模型LINGO-1,把大语言模型和自动驾驶进行了深度融合。
你对智驾系统的疑惑,它统统给你解释清楚。
在经过各种视觉和语言数据的训练之后,LINGO-1不仅可以执行视觉问答(VQA)任务,如感知、反事实、规划、推理和注意力,而且还能对驾驶行为和推理进行描述。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LINGO-1进行提问,来了解影响驾驶决策的因素是什么。
可以想象,随着我们突破具身人工智能的界限,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来增强我们解释和训练自动驾驶模型的方式。
自动驾驶车里进来一个捧哏的?
LINGO-1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引入了一个人类专家,对驾驶场景的语言评论解说数据进行训练,让模型把环境感知、行动决策和类人的场景解读联系在一起。
英伟达高级AI科学家Jim Fan兴奋地点评道:这是我近期读到的自动驾驶领域最有趣的作品!
这个新加的显式推理步骤,有哪些优点?Jim Fan解释如下——
不仅如此,LINGO-1还和游戏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研究密切相关,比如MineDojo和思想克隆,它们都是AI智能体。
前者可以学习一种奖励模型,把评论文本和「我的世界」(Minecraft)游戏视频像素关联起来。后者可以实现「像素->语言->行动循环」的一整套链路。
LINGO-1——开环驾驶解说员
自个解说自个
模型在关注什么?在做什么?现在,这些都不是谜了。
LINGO-1会对你解释清楚,它的每一步行动是在干嘛。
除了能解说自个儿,LINGO-1还能针对你的提问进行答疑,让我们能够评估它的场景理解和推理能力。
它会说:「我得注意前面的信号灯、我前面骑自行车的人和正在穿过道路的行人。」
它会说:「现在是雨天,我开车时需要极其小心,因为雨天路面湿滑,能见度降低。」
它会说:「我得和骑自行车的人保持距离,必要的时候停下来,它是一个潜在危险。另外路边停的车我也得注意。」
开发LINGO-1的关键,就在于创建一个可扩展的多样化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包含了专业驾驶员在英国各地驾驶时的解说,包括图像、语言和行动数据。
这让我们想起在驾校时跟教练学开车时的场景——他们会不时发表类似下面这样的评论和解说,解释自己在驾驶时为什么要有这种行为,好让学员们举一反三。
当以上这些语句和感官图像、底层驾驶动作在时间上同步时,研究者就得到了丰富的视觉-语言-行动数据集,可以用于训练各种任务的模型。
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M)
LLM崛起后,许多视觉语言模型(VLM)都将LLM的推理能力与图像和视频相结合。
而Wayve进一步推出了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M),包含三种信息——图像、驾驶数据和语言。
以前,在机器人训练(尤其自动驾驶领域)中,很少会用到自然语言。
如果加进了自然语言,就会让我们更有力地解释和训练基础驾驶模型,这种崭新的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用语言来解释驾驶场景中的各种因果因素,就可以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推广到全新的场景中。
而且,既然可以向模型问问题,我们就能知道模型究竟理解了什么,它的推理和决策能力有多强。
自动驾驶系统也不再是个神秘的黑盒,我们开车时可以时不时地问问它:你在想啥?
这无疑会提高大众对自动驾驶的信任。
另外,虽然只有少量的训练样本,但自然语言的快速学习能力,可以让模型迅速高效地学习新任务、适应新场景。
比如,只要我们用自然语言告诉模型「这种行为不对」,就能纠正自动驾驶系统的错误行为。
从此,或许只需要自然语言,就能为端到端自动驾驶建立基础模型了!
准确率60%
这段时间,团队一直在对模型架构和训练数据集进行改进。
从图中不难看出,LINGO-1的性能相比于最开始已经提高了一倍。
目前,LINGO-1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人类水平的60%。
提高端到端模型的可解释性
机器学习模型缺乏可解释性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
通过创建基于自然语言的交互界面,可以让用户直接进行提问并让AI解答,从而深入了解模型对场景理解以及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这种乘客与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独特对话,可以提高透明度,让人更容易理解和信任这些系统。
同时,自然语言还能增强模型适应人类反馈并从中学习的能力。
就像教练指导学生驾驶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纠正指令和用户反馈可以完善模型的理解和决策过程。
更好的规划和推理,提高驾驶性能
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会影响自动驾驶性能:
语言模型准确解释各种输入模式场景的能力
模型将中层推理转化为有效底层规划的熟练程度
对此,团队正在尝试通过LINGO的自然语言、推理和规划能力,来对闭环驾驶模型进行增强。
新场景或长尾场景的高效学习
平时,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但在训练模型时,是一段文字胜过千幅图片。
现在,我们不再需要成千上万个汽车为行人减速的示例,只需要几个示例,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就可以教会模型减速,让它学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应该考虑什么。
要知道,在自动驾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因果推理,它能让系统理解场景中元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个性能良好的VLAM,可以让系统将在斑马线上等待的行人与「请勿穿越」的交通信号牌联系起来。这种数据有限的挑战性场景中极有意义。
另外,LLM早已从互联网数据集中掌握了大量人类行为知识,因此能够理解识别物体、交通法规和驾驶操作等概念,比如树、商店、房子、追逐球的狗和停在学校门口的公交车之间的区别。
通过VLAM对图形数据更广泛的信息编码,自动驾驶会变得更先进、更安全。
局限性
当然,LINGO-1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泛化
LINGO-1是根据伦敦市中心的驾驶经验和互联网规模的文本进行训练的。
虽然已经学到了全世界的驾驶文化,但目前最擅长的还是对英国的交通法规进行解读。
它还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驾驶经验。
幻觉
在大语言模型中,幻觉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LINGO-1也不例外。
不过比起一般LLM,LINGO-1有一个优势:因为以视觉、语言和行动为基础,它就有了更多的监督来源,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
上下文
视频深度学习之所以具有挑战性,是因为视频数据通常比图像或文本数据集大几个数量级。
基于视频的多模态语言模型尤其需要较长的上下文长度,以便能够嵌入许多视频帧,来推理复杂的动态驾驶场景。
闭环推理
目前,Wayve正在研究模型的可解释性,但最终,他们LLM的推理能力能够真正影响到人类的驾驶。
研究者正在开发一种闭环架构,未来能在自动驾驶车辆上运行LINGO-1。
网友讨论
对此,网友们也觉得很振奋人心。
「有趣的是,我认为语言模型是用文字解释了驾驶控制模型的转向、制动和油门预测,而不是影响驾驶本身,因为自然语言会丢失所需的精度。」
「可以认为它是在世界模型中添加语言。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从未尝试过,因为训练Agent进行沟通这个想法似乎大家都能想到。」
而LINGO-1,正式在利用自然语言加强基础驾驶模型的学习和可解释性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试想一下,以后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文字提示,就能让AI告诉前面的路况,或者让AI学习不同地区的交通法规,这个场景简直太令人激动了!
因此,自然语言在开发更安全、更可靠的自动驾驶汽车方面,一定大有可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