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AI医疗,已经跃过了“锦上添花”的阶段
作者:举大名耳
**来源:**AI新智能
医疗已经成为被AI改造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当下的A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渗透到医疗行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而最近,红杉资本发布的一篇名为《Generative AI in Healthcare》(医疗领域的生成式AI),也对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并认为其在未来拥有“巨大潜力”。
AI医疗现状
在《Generative AI in Healthcare》这篇报告中,红杉提到了目前AI在医疗领域的一些重要应用,这其中就包括了如患者互动、文档记录、临床决策等。
在红杉资本看来,现在的医疗AI,已经跃过了“锦上添花”的阶段,开始对医疗行业的核心环节进行赋能,而这样的赋能,则大大提高了医疗领域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人力。
具体来说,医疗行业的核心环节,包括了患者互动、文档记录、临床决策、预授权、编码和收入周期管理等六大环节。
医疗运营的核心环节,往往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数据,如语音、文本、图像、视频、信号等,这些数据往往是非结构化的,即没有固定的格式或标准。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价值,但却难以被人类或传统的软件系统有效地整合或运用。
在传统的医疗行业中,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整合,都是成本巨大,但难以省略的环节。
而同样的,在与患者互动的过程中,医疗行业总是需要大量的文书工作者来整理各类医疗文档。
根据红杉资本的统计,目前美国大约有100万医疗行业的文书人员,每个文书人员每年的平均支出为40-50K美元,这意味着医疗行业每年要在这类岗位上花费至少4亿美元的成本。
例如,在文档记录中,生成AI可以用来将医生和患者的对话,自动转化为电子病历和编码;在临床决策中,生成AI可以用来将多种数据源和格式,如医疗影像、病历报告等转化为统一的医学知识和数据。
而这样的优势,正是红杉认为AI能够直击医疗运营的核心环节的原因。
AI赋能医疗
除了处理非结构性数据的优势外,现阶段的AI,还在更多方面对医疗领域进行了赋能,这其中就包括了AI 辅助诊断、AI 医学影像分析、AI 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等多个细分赛道。
AI医学影像分析,则是利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和诊断,并根据大量的定量特征,如形态、纹理、灰度、强度等,与基因、临床等其他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因素。
在药物研发方面,AI 可以通过对药物靶点、药物结构、药物作用机制等数据进行建模和模拟,加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过程。例如,BenevolentAI的 AI 平台可以从海量文献中挖掘新的药物候选物,Atomwise的 AI 平台可以通过虚拟筛选减少实验成本和时间。
例如,专注疾病基因搜索的谷歌DeepMind团队,就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解析出了人体中几乎所有蛋白质的结构。
这样一来,AJ就可以判断DNA中的字母是否会产生正确的结构。如果不是,它将被列为潜在的致病因素。
Paige原本利用自有50万份癌症医学病理学切片的10亿张图片,创建全球第一个大型基础模型。在和微软合作下,双方将开发全球规模最大的癌症图片AI模型,参数高达十亿。
同时,国内在AI医疗的应用场景上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辅助侧和数据侧,如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智慧病案和医学数据智能平台等。
其中涌现的代表性企业,就有利用AI技术进行影像诊断联影智这样的AI企业。
其主要技术,是通过深度学习及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模仿人类认知过程,让AI模型自动挖掘医学图像中的规律。
趋势和机遇
目前来看,虽然由于产业生态、技术基础、计算资源等原因,国内AI医疗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但从市场增速和规模上看,国内在AI医疗的发展上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面临着较高的医疗需求。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中国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5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385亿元。
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AI医疗将在AI药物研发、AI+病理、AI医疗影像、AI医疗器械等主要领域持续发力。
而从市场需求及规模来看,AI医疗影像及AI药物研发将成为主要的增长突破口。
具体来说,AI 医疗影像应用相对成熟,产品上市数量较多。根据 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全球 AI 医疗影像市场规模占医疗 AI 市场的 25%,仅次于 AI 制药为第二大细分市场。
对于国内医疗行业来说,目前我国医疗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高达30%,但是影像科的医生年增长率却只有4%。
根36氪分析,预计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9.4%,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其中,AI医学影像市场占比最高,达到50.6%。
而在AI药物研发方面,AI可以有效解决新药研发的高成本、低效率和高风险的问题。
2020年我国新药研发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但是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仅为11.3%,即使进入III期临床成功率也只有53.4%,临床阶段整体费用占比高达70%。
而通过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加速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药物设计等环节,可以有效提高新药的成功率和质量。
2021年,我国AI药企英矽智能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自主研发的AI平台,对抗癌药物PD-1抗体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获得了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
这样的成就,显示了AI技术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潜力,也预示了其规模化增长的可能。
根据DPI发布的医疗行业报告,AI药物研发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2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5%。
在当下如火如荼的AI浪潮中,大模型所带来的赋能,只是AI医疗领域的冰山一角,随着AI革命的持续进行,早已起势的AI医疗,必定会带来更多机会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