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王川

vip
TA的量化
屏蔽Ta
硅谷王川
vip
五代十国的历史太精彩了,想写一篇杂文,题目叫“大家都是普通人”,历数五代时期一些关键历史人物的轨迹。把这些轨迹理清了,就是把人性的各种特点理清了。李振郭崇韬康延孝段凝任圜安重诲朱弘诏安从进安重荣杜重威苏逢吉李守贞李重进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为什么有的公司利润翻一倍,但股价可以翻九倍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公开资料显示,巴菲特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入手苹果股票。2015年十月的年度财报出台时,苹果净利润533亿美元,每股利润9.22美元。2016年一月初的股价是96美元,对应市盈率是10.4倍。在2020年苹果有一次一比四的分股,所以上面的数据等价于现在的24美元的股价,和每股利润2.30美元。2024年的十月的年度财报,苹果利润为937亿美元,不到2015年的两倍,但因为常年股票回购,流通股数目减少,每股利润为6.08美元,是2015年的2.6倍。但2025年初苹果的股价为243,市盈率接近40倍!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苹果股价过去九年十倍的核心增长动力是市场预期的高涨(市盈率从2016年10倍到2025年的40倍),其次才是利润的增长(1.75倍),再加上回购股票。在243美元买入苹果股票的人,如果未来预期变得悲观,市盈率压缩25%(从40倍降到30倍),那么即使利润增长20%,仍然会遭遇股价下滑的窘境。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生活的游戏可以看成是日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约束(constraint),然后不断找出此刻最让自己有压迫感的约束,松弛它,突破它,或者从别的地方完全绕过这个约束。每次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突破了某个约束的压迫,都有一种极为满足的成就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枯燥感袭来,人会急切的想寻找下一个有关约束的问题,去解决它,突破它。枯燥感会驱动你去解决新的问题。但如果不能正确的驾驭枯燥感,没有从约束的角度看问题,反而会画蛇添足,作茧自缚,人为制造了完全不必要的新的约束。比如说,有的人本来没有太大经济压力,却要去折腾一些高风险的创业,结果原来衣食无忧的资金亏光了,身体搞坏了,给自己毫无必要的平添了健康和金钱的双重约束。再比如,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而言,身体健康的约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主要有三个维度的约束:心血管健康退化,肌肉力量下降,和新陈代谢变缓(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如果不注意通过锻炼身体去刻意松弛和控制这三个约束,六十岁之后这三个约束加速收紧,恶性循环,让其它一切失去意义。再比如,金融危机中那些高杠杆而被迫廉价抛售优质资产的投机者,可以看成是因为自身约束太紧,不得不以非常糟糕的价格和那些没有约束的买家做亏本交易。再比如,维护权力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关键线程上自己总要保持两个或更多的选择,这样避免被单一选择所约束,否则被架空后会彻底丧失讨价还价的能力。再比如,有些人旅游时爱寻求刺激,攀爬险峻的山路,或者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每当我在盘点各类星体的数量,质量,距离,半径,速度,表面温度,年龄,亮度,金属量等等各类数据时,会自然产生一种好比小孩进入空旷无人的糖果店一般的,舒适放松的贪婪感和富足感。哈雷(1656-1742)活了85岁,WillliamHerschel(1738-1822)活了83岁,他妹妹Caroline(1750-1848)活了97岁。经常和天文数字打交道,有益于长寿,诚不我欺也!:)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1683年七月奥斯曼帝国十七万大军进攻维也纳,围城两个月,死伤被俘接近八万人,以失败告终。此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不断缩小,一直到1922年最后一任苏丹退位。1683年时哈佛大学还只有25名学生,波士顿只是一个有4500居民的海边小镇。曼哈顿也只有四千多人,十九年前刚被英国人从荷兰人手中抢来。人多,热闹,竞争激烈的地方并不一定等价于机会。商场的各种恶性价格战,和国家之间残酷的绞肉机一般的消耗战,本质无异。如果不看清楚形势,越努力,自身消耗越多,离最终灭亡也越近。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恩佐*法拉利(1898-1988,法拉利创始人)论克制和稀缺的力量:“我们永远会比市场的需求少生产一辆车。”“客户并不总是对的,但他必须满意。我制造的是独一无二的车,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我不想制造多于我能有尊严卖出的车。”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梓人传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杜黄裳论躺平的艺术:‘’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此虞舜所以能无为而治者也。至于簿书狱市烦细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也‘’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大语言模型本质是要在现有输入数据的基础上,强行构建一个自洽的价值观。幻觉(hallucination)可以看成是自洽后的自然体现和延伸。很多新的科学发现,恰恰就是因为在自然界遇到了某个无法被现有理论解释的“错误”,无法自洽,因此必须抛弃旧的理论。所以这大致可以解释为什么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拥有那么多数据的)大语言模型可以自发的做出新的科学发现,因为模型本身没有能力判断是非。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营销号的特点是:一,说话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二,输出内容有一种高度工业化,流水作业,像机关枪一样高效,让听众喘不过气的感觉。但这样讲话很明显没有人味,也很明显外表丰富的内容都是从各个地方抄来的。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不能把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但实际操作上,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要和你所鄙视的人去斗。一般情况下,你所鄙视的人会按耐不住去fomo,经过一个熊市,最多两个熊市,就自己塌方了,把位置让出来了。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把物理世界的各种微小操作自动化,免除人工干预,就是“软件化”的一个过程。等所有需要人工干预的细节全部去除后,就慢慢可以看到“软件吞噬世界”的威力。软件吞噬世界的核心是:可扩展,可组合,零边际成本,因此会碾压所有不可扩展,很难组合,存在边际成本的事物。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大语言模型属于一种纸上谈兵的AI而并非基于真实物理世界反馈构建的AI.所以会有颅内高潮(hallucination).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人其实不需要什么朋友。需要的是合作伙伴。只有买卖关系,金钱交易发生了,才能算合作伙伴。交易金额越大,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意味着彼此可以给对方稳固的增加更多能量,合作关系越有价值。没有金钱关系的朋友,意味着彼此不能真正给对方增加实质的能量,最后大多会慢慢淡下去,到彻底断线。卖,好理解。但只卖不买,成了葛郎台,意味着放弃了挖掘自身潜力的大好机会。买什么?如果不知道买什么,那就购买健身教练的服务。最好是一对一的,手把手的。健身教练的好处,是可以一眼看出你的某些动作的缺点,帮助你纠正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各种问题,各种顽固的坏习惯。同时保护你免于受伤,帮你开发出没有意识到的潜能。花在健身教练上的钱,不要抠门。否则以后要加几倍付钱给医院和医生,被迫成为医院和医生的合作伙伴。
  • 赞赏
  • 1
  • 分享
POLAT55vip:
猿在 🚀
硅谷王川
vip
财经媒体上讨论最热烈的议题往往投资价值不大,因为信息太充分,路人皆知了。路人皆不知的东西,之后如果稍微有点流动性渗入,价格就能上天。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美国资本市场上过去三十年各类流动性危机:1)1994年,美联储连续加息若干次,把短期利息从3%拉到5.5%,导致长期国债恐慌抛售,年底三十年长期利率一度到8%。这轮加息尾部的标志性事件是南加州橙县因为炒作利率衍生产品巨额亏损,当年十二月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就是开始了长达五年三个月的以高科技股票为主的牛市。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七月份始于泰国,扩散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高潮在当年11月IMF和南韩签订救助协议。3)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危机,导火索是油价下跌,1998年中,油价跌到一桶十美元以下。八月17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停止对外国债权人付款九十天。债务违约的连锁反应导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接近破产边缘,九月底被美联储救助。十月十五号美联储紧急降息,于是开启了十五个月的dotcom的最后的疯狂。4)2000三月到2003三月的连续三年的高科技股票的大熊市。中间有若干次反弹,给人带来虚假的希望。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导致股市关门一周,飞机停飞一周。最惨的时候大概在2002年十月,一些公司市值低于账面上的现金。5)2007-2009次贷危机。2007年二月次贷公司Newcenturyfinancial进入死亡螺旋,四月初宣布破产,但大家仍然没当回事,继续歌舞升平。七月底countrywidehomeloan季度财报公布,引发全球相关金融产品的连环流动性紧缩。之后美联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不断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就是说,一旦发现有效率明显更高的新东西和新价值观,就要毫不犹豫,六亲不认的,抛弃之前的低效率的体系和价值观。因为之前在低效率体系之下会形成一些较为根深蒂固的,但实际已经落伍的情绪记忆和直觉,抛弃起来会暂时有些不习惯不舒服。但不这样做,迟早遭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这种惩罚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知识体系越丰富,跨越时间越长,机会成本就越高,就对各种确定性较低的瞎折腾失去兴趣。选择躺平和沉默,就慢慢成为一种默认的不假思索的身体习惯。各类投资经理,vc,打工者,基本上不会思考在时间维度上增加自己的选择和机会成本。他们每天都强迫自己要去干点什么,定期还要强迫自己和竞争者比赛分数,即使机会不好也要强迫自己去浪费资源折腾。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缺陷和劣势。如果不改变结构,那永远还只是在预先设定的枷锁内挣扎。如果你站在可以跨越四五年以上,从容等待和谨慎挑选机会的角度,再来审视这些人(包括从前的自己)的行为模式,就很容易看出问题所在。如果我知道每四五年会至少有一次小熊市,为什么要强迫自己耗费资源参与一些人声鼎沸,回报递减,但风险越来越大的游戏呢?为什么不多囤一些弹药慢悠悠的等待那必然发生的恐慌性抛售和一地鸡毛呢?而当你慢慢习惯通过增加时间跨度来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以后,你和那些在枷锁中努力奋斗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心态。即使有少数人暂时分数比你大幅领先,也完全不会急躁。因为你始终把自己的机会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最近发现和ai对话的时间远超过读书了,这应当是个大趋势。向ai可以不断问为什么,不断要求他用五岁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给我解释一些事情的机制和原委,这样学习效率比看书还是高很多。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硅谷王川
vip
很多人说的实业,是重资产,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定价权的卖苦力。因为是重资产,所以看得见摸得着,自己觉得实在,有安全感。而且卖苦力形成习惯后,会不假思索的产生理直气壮,自欺欺人的情怀。是否有价值,不在于实和虚,在于那一刻是否有垄断性优势和定价权。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